剪髮時設計師聊到未來是否可能都由機器人來剪髮。AI 還沒取代工作就幾乎取代了以往所有的社交話題呀!不過這的確是個有趣的情境。
技術上不是不可能。即使很多技能是內隱知識,今日的機器學習大概都能學會。
問題是,剪髮不純是技術,還涉及大量的人際智慧。幾個條件都得滿足:
- 剪髮之於顧客是重要的生活儀式與休閒
- 如果顧客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設計師要協助評估
- 如果顧客想要的並不適合自己,設計師要能說服顧客改變
- 設計師找得到、剪得出適合顧客的髮型
- 有好的互動體驗,不論是身體與工具或是設計師與顧客
- 保持彈性,容許設計師視情況微調設計,但仍適性
- 價格合理,至少顧客可以接受
- 顧客滿意
服務和製造不同之處就在於前者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顧客輸入。剪髮的溝通成本還蠻高的。所以我不太喜歡換設計師。同一位設計師剪十幾年。
剪髮這事的人際價值與技術價值大約各半,甚至會到六比四。設計師技能到頂都近似,之後還是靠人際能力加值。
當然如果人事成本高到影響行業生存或顧客無法負擔,那也不行。先把洗髮交給機器(其實早年流行過一陣)或乾脆不洗還是比較務實的解法。
真要有一天機器人開始取代真人美髮師,大家也只能接受。不過那時我大概也沒有頭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