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閒著沒事就會翻一下《道德經》。從消費者洞察與使用者經驗設計的角度來看,老子真是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心法與準則。
「若」:體驗設計
那些「若」,其實就是體驗。而且是你以消費者、使用者或受眾為中心設計的體驗,你在他們眼中看起來的樣子。而且很有技巧的塑造出刻板印象以外的、跟競品都不一樣的、不是別人期待的樣子。吸引注意,創造驚喜。
「上善若水。」「俗人昭昭,我獨若昏。」「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正言若反。」
「不」:減法設計
那些「不」,則是減法設計,少就是多。實際上並不是真的不做什麼,而是藉由不做什麼作為手段,達到目的,也許還達到得更好。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目標明確,解法靈活:「若」與「不」都只是手段
這部分我覺得最強。大家都知道一般人、甚至很多企業很容易把目的與手段搞混,把手段當成需求。但是老子不會。
「上善若水」只是手段,目的是幾於道。「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也只是手段,目的是明、彰、有功、長。「不爭」只是手段,目的是天下莫能與之爭。聖人「不割,不劌,不肆,不燿」當然也是手段,目的是方、廉、直、光。
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思考
利用消費者、使用者或受眾的刻板印象,創造超越期待也超越競品的體驗,為的是什麼?達到自己的目的,但同時也比競品更能滿足對方的需求。共創價值。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就是競品分析。別人做不到,我可以。「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表面上讓你看到我只要求自己、對你寬容以待、留餘地(這是手段),實際上換來的是你的信服(這是目的)。要說是某種操弄也是可以,但是高段多了。
「弱勝強,柔勝剛」也是如此。「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很技巧地設計一個低姿態,不喚起對方的防衛與武裝,很多事就很好解決了。「勝」還是終極的目的,其他都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