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麻辣女王》有個經典片段。珊卓布拉克飾演的聯邦調查局探員臥底參加選美比賽。一開始看不起其他參賽者被問到這個社會需要什麼時都說「世界和平」。但是正邪大亂鬥、危機解除之後,她和原本看不順眼的其他參賽者建立情誼,說「我真心希望世界和平」。
這個社會的很多亂象源自人們的成長經驗。小時候帶著成績單回家,父母不是讚美哪科表現好,而是批評哪科考不好。然後想盡辦法要你把它補好。你如果從小被挑毛病長大,長大了以後也只會挑別人毛病。
所以人們習慣帶著負面情緒、高高在上、蠻橫強硬地批評別人。習慣用處罰與恐嚇來阻止他人做出自己不喜歡的行為。這幾乎是大部分的人傳承自父母、唯一熟悉的表達方式。媒體當然也深諳此道。只要能夠煽動仇恨,號召大家一起來討厭什麼人事物,就會有流量。
但這其實不會讓社會更好。一個社會如果習慣用處罰影響行為,人們就會想:「不做某個行為是因為會被罰,而不是因為不對」以及「只要不被罰就可以做」。你如果仔細回想,成長過程中面對處罰,學到的幾乎都是躲避處罰的方法。例如高中生抽菸被教官抓到,他們學到不要被抓到,而不是不要抽菸。
改變行為最好的方式還是獎賞與引導。今天某個人做了某件事得到好的體驗,得到的訊息就很明確:「我還要再做這件事」。但如果得到不好的體驗,訊息只是「不要做這個」,卻不知道應該做什麼。
透過設計引導人們去「做」什麼、以及體驗到好處,比透過處罰叫他們不做什麼更能夠改變行為。
意識到自己的歸因習慣也很重要。人們習慣外在歸因自己遇到的不順遂(「都是別人的錯」),內在歸恩自己的好表現(「我很聰明、努力」)。所謂自利偏誤(self-serving bias)。
但是很多時候你遇到挫折不是別人打壓,而是世界變了。也就是說,也許你做的這件事在上個時代有價值,但在這個時代就沒有那麼有用了。就像那種「我是為你好」卻不真的了解子女內心世界的父母被子女甩門一樣。世界變了,你卻沒有重新了解這個時代的人們的需求。
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就要從提升自我效能做起:相信自己有能力影響人生的重要面向,而不是無助地等著被救援。你也不會輕易把自己定易為受害者,不會輕易地外在歸因。當然這些都需要自我訓練。
更重要的是你會因此用更正面方式回應這個世界。你會認真了解這個世界,用自己的改變來帶動身邊的人改變。你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才會用分享美好體驗(而不是傳播仇恨)的方式來影響別人。你真心希望別人也體驗到這份美好,也會找機會透過設計創造美好的體驗。
但願我們都能離世界和平更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