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公車時,一位比我年長的女士走來。問我到某地是否在此搭某班車。
她問:「Google 地圖建議搭這班。又看了公車動態 app,應該是這裡。」
我說:「在這等就好。車快到了。」我其實也是第一次搭這條路線,但因為剛查過,剛好同一站下車,就立即幫她確認。
上了車,她坐我旁邊。我看得出來她很焦慮,怕坐過站,一直盯著手機公車動態。
她要下車的站和前一站的站距剛好比較遠。所以公車過了前一站很久都沒停。她以為坐過站了。
她的公車動態 app 只顯示站名。但我的高雄 iBus+ 有路線圖。看小藍點的位置就知道還沒到。
「還沒到。」旁邊的阿嬤和我不約而同一起跟她說。
「我要◯◯站下車!」她還是有點焦慮,怕司機不停。
過了幾秒,真的到站了。我們也一起下了車。她走向一家飲料店問店員,店員也親切幫她指了路。
上了公車,都是一家人。下了車,陌生人也還是帶來安心。
當然,好的工具還是有幫助的。公車動態單純只是條列站名是不夠。有個路線圖還是可以多給你一點空間感與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