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透過社群網站建立的人際關係幾乎都是弱連結。當你自認受了委屈,自然也很難期待這些「朋友」幫你。你的朋友不是你的朋友。
典型的反應
大部分的人就是拉板凳看戲。有一些怕被你波及,先劃清界線。這些都是正常反應。畢竟沒人真的完全了解發生什麼事。有時候連你自己都搞不清楚狀況。
對,沒人幫你是正常的。甚至有人趁亂踹你一腳都是正常的。
求助的兩難
就算你想求助也會遇到兩難。第一,你希望朋友幫你的方式,未必是最適合解這個問題的方式。第二,就算有朋友想到了最適合解這個問題的方式,也未必適合你的能力與性格。
這些弱連結都是黃光國的人情與面子的理論模型裡所說的工具性關係。也就是說,不是基於情感,而是基於社會交易的公平性。有一點點不公平,例如你平日待之以禮,但他找你一兩次麻煩,這關係就斷了。
人情債
這也是為什麼公開或私下求助要很謹慎。人情債是很難還的。你請別人用你覺得有價值的方式幫你,日後你也得用他們覺得有價值的方式回報,而你未必還得起。
當然還是會有少數朋友明察秋毫,公開或私下伸援。但是少數難免寡不敵眾。到頭來你還是得靠自己的智慧與韌性熬過去。
如何面對惡意
不要花時間在你不在意或不喜歡、或是不在意或不喜歡你的人身上。不聽不看不回。一秒都不要。尤其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惡意,任何反應都是在強化這些人。
時間留給自己,維持日常生活腳本就好。如果很想回應大眾的注意力,還是一樣完全忽略前述人等。表演給沒有惡意但已經搬板凳坐在那邊的人看就好。
公開的衝突永遠是一場表演。善者不必算計,但要懂得計算。溝通的主要對象是看戲的群眾,而不是對立的那方。這樣才放得下防衛、情緒與身段,也才有誠意與效果。
對立的那方也會順便看到。也許有些會改變態度,有些不會。反正最好也就是這樣,就安之於數了。
弱連結依然重要
弱連結還是很重要的。在你遇上匪夷所思的瘋狂事時,有時少數能洞悉內情的人也在廣大的弱連結中。這又考驗你的信心。雖然網上還有交流,也許十年沒見過面,甚至從來沒見過。你能信任他們嗎?
判準也很簡單。你自己熬得過去就靠自己。熬不過去就要求援,那就要付出信任。就算之前有人辜負了你的信任,你也不該失去信任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