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 疫情時期因為買口罩建立並延續至今的習慣,其中之一就是重返社區藥局。這幾年已經很少走進大型連鎖藥局或藥妝店了(雖然我有屈臣氏的會員)。圖片是示意圖。我常去的沒有這麼老。
以我個人的需求來說,除了偶而領處方藥,大部分的時候走進社區藥局是買基本的醫材與護理用品。出門在外,跌打損傷難免。當然還有各種其他身體狀況暫時需要的照護用品,以及日用的衛生用品等。
這類用品,家附近的小型社區藥局都有。而且品項多,價格實惠。以諮詢經驗來說,個人覺得比較親切,也比較容易得到有幫助的建議。
離家近很重要。就說顧傷口這件事。不同類型傷口、不同階段需要的用品不同,規格與數量也估不準。所以經常是每次只買一點,快用完了再視情況去買一點。
支援多元支付更是便利許多。例如買一包 6 塊錢的棉棒也能用行動支付。省去手上拿東西又要掏零錢或找錢的麻煩。
之前大家常覺得小商家一定打不贏大企業。例如便利商店取代傳統雜貨店,大型連鎖書店取代社區書店。但只要能被社區依賴,與社區共創價值,小店也能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