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奇妙的機緣,過去半年造訪了我國幾乎所有的行政區,21 個縣市中僅台東因行程衝突沒去。每個地方都是完全利用公共運輸從高雄一日往返。
公共運輸
高雄一早出發,本島最遠的幾個行政區(基隆、宜蘭、花蓮)都能在上午 10:00 以前抵達。其他地方 8:00 前抵達都沒問題。金門與澎湖可以輕鬆在 9:30 前抵達。最遠的馬祖也能在 10:30 前抵達。
高鐵扮演關鍵角色。只有到高雄的鄰近縣市(台南、屏東)以及東部的花蓮是單純搭台鐵來回,雲林與嘉義高鐵與台鐵都搭。另外就是金門與澎湖直接從高雄飛。其他行程去回都需要高鐵。
甚至還使用了離島的公共運輸,例如金門與澎湖都是從機場搭公車進市區。以及一些比較新近的交通建設與服務,例如台中捷運與嘉義的 Uber 小黃。
現代的計程車叫車服務(例如 LINE GO 與 Uber 小黃)解決了以往在陌生地方叫車常遇到的問題:司機瘋狂、車廂髒亂、繞遠路或漫天喊價。額外的價值則是為行程留下紀錄,同時減少現金的使用。
整體印象
能在夠早的時間抵達就有幾乎一整個工作天可用。要說是台澎金馬一日生活圈也不為過。現代公共運輸重塑了人們的距離感與心理地圖。當然一般休閒旅遊不必真的硬拼一日來回。
交通不確定性比較高的是馬祖。航班太容易因為天候關係取消。例如我去的這趟就因天候關係兩次改期,第三次才成行。
各地當然有各地獨特的紋理,但異中有同的是電子票證的通用以及便利商店的普及。利用有限時間在各地探索時,即使離島都可以用一樣的方式搭公車以及到便利商店補給。我到的時候也是天氣最熱的時候,在街上走沒多久就得補水。
在地風情
停留時間不長,能夠探索的時間更有限。但如果能擠出至少一小時的時間,就會隨意走走,觀察與體驗在地的生活質地。
我直覺有感的特色,和各地政府宣傳的特色,往往不一樣。各地旅遊宣傳還是太著重抽離脈絡的定點:來這裡要吃什麼、看什麼、玩什麼,投想像中的觀光客所好。往往見樹不見林。
有 10 個縣市因為比較陌生、或因為是故鄉或曾經居住過、或是因為鄰近,感觸較多,另有專文記錄。高雄因為是居住地,平常寫得夠多了,這裡就略過。
馬祖
馬祖紀行,高雄南竿一日來回(一):長途及轉乘交通體驗
馬祖紀行,高雄南竿一日來回(二):女神之島的生活質地
金門
澎湖
花蓮
新自強號一日生活圈:高雄⇄花蓮
漫步花蓮市
意外的追行李旅程
宜蘭
高鐵台北站 B3 出口到台北轉運站與圓山轉運站:動線實測暨場站觀察
高鐵一日生活圈:高雄⇄宜蘭(極限版)
基隆
新竹
嘉義
嘉義市:步行者指南
嘉義快閃五小時:從民政到交通,從郊區到市區,從傳統到現代
台南
重遊竹溪寺,暨再次體驗台南公共運輸
你是哪裡人:居住地或故鄉,以及一些零星久遠的台南回憶
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