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內或城際間利用公共運輸移動,在一個行程與另一個行程間,難免遇上需要趕時間的情況。我個人雖然料敵從寬、會儘量預留緩衝時間,但也難免會需要趕一下。我有幾個基本的原則。
所有平面路段都要趕
從出發地到目的地(例如結束一個會議,到踏進高鐵車廂)的每一段平面路段都要趕。不論在街上或車站內,只要是平路就儘量快走。我在〈通勤順便運動:有效利用通勤時間累積運動效果〉說過,我的交通性質步行(也就是說,目的不是悠閒探索一個地方)都是健走。不趕時間的速度可能就比別人趕時間還快。如果快走還不夠快,就用跑的。
這幾年也發現,即使以往步調快的城市如台北,即使上下班尖峰時間,大家走路也愈來愈慢了。主要是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邊走邊滑手機,快不起來。但這也是好事,代表大家時間安排都有餘裕,不會把自己逼太緊。我如果想要超車就找空隙鑽過,沒空隙就跟著走。
電扶梯與樓梯的選擇
就像我在〈趕時間請走樓梯,不趕時間更可以走樓梯(電扶梯就站好站滿)〉說過的,如果搭電扶梯要排隊,那就直接走樓梯。尤其是上樓,順便運動。下樓因為對膝蓋負荷較大、又對提升心率沒太大幫助,在走樓梯和搭電扶梯之間的選擇會謹慎一點。
在電扶梯上站穩,絕對不行走。在平面路段已經趕到極限了,而且在電扶梯上行走並不安全,所以就完全靜止。萬一還是有趕時間的壓力怎麼辦?離開電扶梯就開始小跑步。重點還是平面路段加速,但電扶梯上完全靜止。
移動路徑規劃好
十多年前有一陣子常搭高鐵 9:06 到台北轉乘 9:10 的台鐵區間車。雖然就是下樓再上樓,路徑不長,但也還是事先把移動路徑規劃好。高鐵到台北前就先走到 9 車門邊。走出高鐵車廂就稍微跑一下,照表操課,通常 9:08 就上車了。
幾個月前搭左營到台北的第一班高鐵再到台北轉運站轉客運到宜蘭也是。我事先利用其他行程的空檔走過一次這個路徑,把時間先估好。連備案北車高鐵 B3 到圓山轉運站的路徑也演練過一遍。還有全程記錄:〈高鐵台北站 B3 出口到台北轉運站與圓山轉運站:動線實測暨場站觀察〉。
交通備案先想好,保持彈性
如果沒趕上這班車怎麼辦?備案先想好。從出發地到目的地的不同出發時間的各種移動方式先查起來筆記。我會把所有備案直接寫進行事曆,事後沒用到再刪。其實就算這次用不到,交通功課做多了,直覺也會敏銳一點。
所有需要取票的交通工具(例如高鐵、台鐵)都把取票時間壓到最後。萬一會議延遲結束,走在路上發現可能趕不上車,就在手機上改車次,抵達閘門前再取票就好。(這種情況已經取票的話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