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來,比較快

捷運站出站經常要走一段長長的階梯上樓。大約十年前開始我就會把它當成日常移動過程中的身體活動機會。當然不會刻意找樓梯爬,但是如果正好就是最直接的路徑,就爬吧。

Stairs

也不只捷運站。有時高鐵剛到站、從月台到穿堂層的電扶梯擠滿人,後面還要排隊,我也會乾脆走樓梯上去。

我的方法是一步兩階。一腿跨兩階,踩穩,把身體推上去,下一腿再跨兩階,踩穩,然後循環。有點像弓箭步與深蹲的結合。

如果一次一階,你一定會像小跑步一樣走得比較快,意外也就很容易發生。或是因為腿很急,連帶心也很急。總之都不會是舒服的過程。

一次兩階就一定要慢下來踩穩。但也因為一次兩階,你的移動速度不會比較慢。所以說慢慢來,比較快。當然也不能太慢。比如說你用非常慢的步調一次一階,那就太慢了。耗時太長,也許你還會失去耐性。

這是動作控制的「速度與正確性的妥協(speed-accuracy trade-off)」。任何動作都一樣。你如果一味拼速度,失誤率就高。要正確,就一定要稍微慢下來一點。但也不能無限慢下去。你的大目標還是要儘快完成。

除了移動速度,還有一個「慢慢來,比較快」的地方:心率的上升。平常在平路快走,要連續走很長時間不暫停,心率才會慢慢推高。爬樓梯就不一樣了。短短的一小段,乍看每步都慢,因為每步的負荷都比較重,心率上升更快。

很多事都是這樣。愈困難的事,尤其需要創造力、沒辦法套公式解的問題,愈是慢慢來比較快。

你愈急,愈容易鑽牛角尖(也就是你覺得對,但實際上不對的解法)。慢下來,甚至是做一些無關的事讓腦子接受一些隨機的、無關的刺激,反而容易把你從一些死巷中解救出來,發現新的可能。

但台灣的文化就是每個人從小就被各種行程塞得滿滿的,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所以台灣人不習慣慢下來。但是如果你慢不下來,潛能就無從發現與發揮。所以每個人都要學會慢下來。

還有很多事是急不得的。例如體能訓練,就只能漸進超負荷,慢慢提升。最快的方法就是慢慢來。你如果急了,一下子超出負荷太多,很容易受傷。受傷暫停訓練一個月流失的體能,可能要三個月才練得回來。愈是求快,進展愈慢。

慢慢來,比較快。如果不知道從何開始,也許就從你平日移動偶而會遇到的爬樓梯開始吧。未必要一次兩階。斟酌個人體能與階梯配置,一次一階也行。重點是不要急。一步步踩穩,專注感受與享受這個過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