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與自我

昨天中午,我步行經過高雄市文化中心。草坪上和平常一樣聚集了嘰嘰喳喳覓食的麻雀,不一樣的是其中有一隻白色的文鳥。牠跟著一群麻雀飛下來,遇到驚擾也跟著飛回樹上。但別的麻雀在樹上繼續嘰嘰喳喳,這隻文鳥卻獨自停在樹梢。這畫面讓我想到人的角色與自我。

Sparrows

在生活或工作的每個不同的環境與團體中,我們都必須扮演不同的角色:父母、子女、死黨、情人、配偶、學生、老師、員工、主管、顧客、部屬、黨員、教徒……,每一個角色都表現出一組與其他角色不同的行為。而每個環境與團體也對成員的行為有一些規範(很少是明確的,多半是內隱的),進一步影響我們的行為。

當我們進入一個角色的時候,我們也暫時跟真實的自我保持了一點距離。小時候,我們還有離開學生與子女的角色回歸自我的時候。隨著我們的社會化,隨著我們的生活與工作越來越複雜,多半的時候,當我們離開了一個角色的時候也是進入另一個角色的時候。我們很少有機會回歸自我。

我們的人生就像這樣持續不斷地在不同的角色間進出。就像《怪醫豪斯House)》第 3 季第 13 集〈一天,一個房間(One Day, One Room)〉裡的那位叫 Eve 的病患說的:「人生就像一系列的房間。那些房間、以及那些跟我們被困在同一間房間的人,串成我們的人生。」

隨著我們的角色越來越多,真正認識我們的人也越來越少。在特定環境與團體中認識你的人看到的都是你的同一面,都是你的某個角色。就像我們永遠只能看到月亮的同一面。認識你的某個角色的人越來越多,認識完整的你的人卻越來越少。所以我們經常感到寂寞。

有時候,甚至連我們自己都會忘了真實的自我是什麼樣子的。等到我們重新找到那個自我,我們往往感到陌生。那個自我不再是我們記憶中的純真年代的自我,而是被我們的各種角色重新塑造的自我。是的,有些部分永遠不會變,但有更多的部分在我們不知不覺間改變了。

就連在網路上也一樣。現在的網路與工作與生活緊密結合。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在網路上的行為也是某個角色的行為。

但網路的公開性也有個好處,那就是超越實體環境,讓某個團體以外的人也能看到你的特定角色的行為。所以不論是在部落格TwitterFacebook 上,我不會刻意強調「單一的真實自我」,而是儘量把大部分的角色的面貌都呈現出來,讓一個場域的朋友看到我在另一個場域的樣子。也許會有矛盾與衝突,但全部加起來平均一下雖不中亦不遠矣。這個維持多樣性的過程也可以幫助我重新認識自己。

你呢?你如何統整自己的各種角色?又如何重新認識那個隱藏在角色之下卻又與角色互相影響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