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之後

二十年前,台灣正處於解嚴前的轉型期,面臨許多改變的可能性。每個人都在問:台灣要往哪裡去?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與龍應台的「野火集」剛出版,很能反映當時的社會趨勢。現在三十五歲以上的人應該都記得,那個時代的台灣人對台灣社會的自我批判非常強烈,反省也非常深刻。

你還記得當年對未來台灣的想像嗎?看到今天的台灣,你覺得高興或失望?

不容否認,二十年來,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帶給我們更好的物質環境,政治民主化則帶給我們真正民選的國家領導人。這兩點,也是我們的政治人物經常掛在嘴邊的。但是,在社會與文化的層面,台灣其實是在退化的。

想想看,跟二十年前相比,現在的台灣人不再亂吐檳榔汁了嗎?審美觀變好了嗎?休閒活動更健康了嗎?更懂得遵守交通規則了嗎?知道怎麼排隊了嗎?鑽法律漏洞的習性改變了嗎?更懂得尊重別人了嗎?能夠理性思考了嗎?視野更開闊了嗎?精神生活更充實了嗎?更有人文素養了嗎?

更糟的是,現在的台灣人對自己的社會與文化不批判也不反省了,彷彿台灣已經發展到了完美的境界。二十年前,愛台灣的心是以出於關懷的批判與反省來實踐的。今天,「愛台灣」成了一種脫離現實的自戀。看似冠冕堂皇的「認同台灣」、「凝聚本土意識」等口號,實際上只是將個人利益與政治動機合理化的藉口。

從總統到里長候選人,從電視節目到市井小民,台灣人不再反省了,只批判異己,而且充滿仇恨。就像這次電視名嘴汪笨湖與民進黨大老沈富雄之爭,竟然有人可以解釋為這是汪笨湖「台灣本土力量反攻中國台北城的戰役」,又指沈富雄「一進入嚴重遭受中國污染的台北,就以中國思考做各種尺度的自我調整」。解嚴十七年,台灣人的仇恨不減反增,而且更沒有現實感,台灣真的病得很重了。

我們也不該責怪特定的政治人物或電視節目。如果少數視野狹隘且現實感不佳的人能夠對台灣產生這麼大的影響,那就不可能是他們的錯。是我們自己放棄了追求卓越與成長,是我們自己選擇了安於現狀;是我們自己放棄了自我批判與反省,是我們自己選擇了接受他們的操弄;是我們自己放棄了對這塊土地的關懷,是我們自己選擇了不再期待一個更好的台灣。

如果台灣人再不從自戀式的政治妄想中回歸現實,對社會與文化多一點關懷,台灣就永遠無法跟上時代,各種亂象也會永遠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再這樣下去,等不到獨立建國,也不用中國併吞,台灣就會先毀在我們自己的手上。這不是唱衰台灣,而是描述一個殘酷的現實。以理性面對現實,以反省促進改變,總比「相信台灣」的口號或呂副總統「GO GO TAIWAN」和「SHAME ON CHINA」那兩塊牌子來得有意義。

(原發表於 2004 年 8 月 20 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觀念平台」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