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神舟改變形象

中國大陸首艘載人太空船神舟五號於十五日發射升空,十六日順利返回地面,降落在內蒙古草原。這項成功的任務使中國成為全世界僅有的三個能送人上太空並平安返回地面的國家之一。

前蘇聯在一九五七年發射了全世界第一枚人造衛星,而中國在不久之後的一九七○年,也發射了人造衛星。就技術而言,中國不需要等到二○○三年才有能力實現載人太空任務。這段延誤,一大部分是財務的原因。但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中國選在這個時候送第一位中國人上太空,展現國力或塑造一個英雄來發揚民族主義的政治動機固然有之,但心理層面的影響力還是最大的。

探索太空,幾乎是所有人類只要在夜晚抬頭仰望星空,就會產生的共同夢想。美國原本是載人太空任務的領先者,不幸因為今年年初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意外事件損失了七條人命,迫使整個太空梭機隊停飛一年以上。在這個時刻,中國完成一項近乎完美的載人太空任務,對世界傳達的訊息再清楚不過:中國將繼續帶領世界追尋夢想。楊利偉在太空中對控制中心展示中國國旗與聯合國旗,也在對世界傳達中國將和平探索太空的訊息。不管你喜不喜歡中國,不管中國有哪些嚴重的問題,你都必須承認,這次任務營造出來的是非常正面的形象。

神舟五號的資訊公開程度,較之前的計畫來得高很多,這顯示中國懂得如何藉由操弄訊息的呈現方式改變人的態度,把神舟五號計畫視為一個公開宣傳的活動。許多細節是精心設計的,例如不實況轉播發射畫面,而在確定發射成功後公開影像,以避免萬一發生意外時,會像一九八六年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眾目睽睽下爆炸一樣,讓民眾對中國的載人太空計畫留下非常負面的印象。又如公開楊利偉與妻兒對話的畫面,也在試圖扭轉一般人「共產國家軍方領導的太空計畫不重視人命」的刻板印象。

說服與態度改變,一直是西方的心理學家研究的重要議題。觀察中國太空任務的新聞報導,你會發現中國把西方心理學家對說服與態度改變的發現,發揮得淋漓盡致。中國不再呈現一個自我中心的、民族主義的、窮兵黷武的國家形象,而是用同理西方觀點與價值(實現夢想、和平探索、溫馨家庭)的方式,有技巧地改變外人對中國的態度。

與中國相較,這幾年台灣其實慢慢變得自我中心而遠離國際社會。電視新聞每天報導一些無關痛癢的地方新聞或政治人物的口水戰,國際新聞愈來愈少。政府耗費大量資源,只為了推動一個號稱可以與國際接軌但沒有國際使用者的通用拼音。台灣向來不把中國放在眼裡,但如果台灣再不放大自己的格局,總有一天,沒有人會把台灣放在眼裡。

(原發表於 2003 年 10 月 17 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