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窗或靠走道:公車上的社交默契
公車滿載。最後一個空位在後半部前排靠窗,但靠走道的座位已有一位長輩坐著。另一位長輩上車,問那位長輩要坐到哪裡。…
Read More 靠窗或靠走道:公車上的社交默契社會心理學
公車滿載。最後一個空位在後半部前排靠窗,但靠走道的座位已有一位長輩坐著。另一位長輩上車,問那位長輩要坐到哪裡。…
Read More 靠窗或靠走道:公車上的社交默契電影《未來總動員》裡,來自未來的科爾警告末日將至,卻被關進精神病院。這時代剛好相反,你的陰謀論愈荒誕,只要敢講…
Read More 到底該相信什麼?「有來有往」是人際關係的首要原則,也就是公平。 人際關係的本質就是社會交易。我希望你幫我,就得想好能用什麼對等…
Read More 有來有往,才能長長久久人們用自己的經驗去接收與理解訊息,回憶時又依經驗檢索並重建。每一次接收、理解、回憶與傳述,都可能扭曲原貌,謠言…
Read More 從人性理解謠言,從設計改變結果有時我會驚訝,社會上竟有這麼多人不懂基本的做人處事之道。尤其他們多半受過良好教育,有穩定職涯,有些甚至已退休。…
Read More 教養,比什麼都重要假訊息之所以難解,有幾個關鍵原因。當然不是無解。但就像我十八年前在〈有效溝通的原則〉提過的,態度與行為改變需要…
Read More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談到行為改變,很多人會先想到「誘因」。但誘因是否有效,要看對象的動機與能力是否足夠。動機不足,有誘因也不想做;…
Read More 不要迷信誘因:關鍵在動機與能力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大廳光之穹頂是個歷久彌新的公共藝術。2008 年通車以來,不管什麼時候,總有人站在它底下,被那…
Read More 人生是需要色彩的楊中芳老師的《廣告的心理原理》出版已逾三十年,但書中提及的很多基本現象與原理並未過時。在我手邊的社會心理學書籍中,這是最老也最歷久彌新的。我的版本是 1994 年的二版。
Read More 恐嚇的效果與反效果「陌生人之間的自然社交」是城市感的核心。在城市裡陌生人之間的距離經常很近,隨意來些交談可以化解尷尬。即使我這麼內向的人,以前在美國生活的經驗中這點還是我很喜歡的。
Read More 搭公車是最有「城市感」的社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