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這是湖南長沙嶽麓書院其中一幅楹聯上聯的前半。記得是在 1980 到 1981 年間,我第一次在黎明文化出版的《經國先生知勉錄》上讀到這句話。在那個年代,台灣每年都會在各地舉辦全國性的書展。這本書是就是在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的書展上買的。
Read More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哲學思考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這是湖南長沙嶽麓書院其中一幅楹聯上聯的前半。記得是在 1980 到 1981 年間,我第一次在黎明文化出版的《經國先生知勉錄》上讀到這句話。在那個年代,台灣每年都會在各地舉辦全國性的書展。這本書是就是在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的書展上買的。
Read More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道德經》第 78 章:「天下柔弱,莫過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故柔勝剛,弱勝強。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這段話,雖然中學時就讀過,直到年近不惑才有較深刻的體會。
Read More 柔弱勝剛強機器能否產生有意識的心靈?我們覺得蟑螂可能沒有意識,我們覺得烏賊可能沒有意識,但我們覺得黑猩猩有意識,也覺得人有意識。你的電腦沒有意識,民航機的自動駕駛系統也沒有意識,但是如果有一天我們能製造出運算能力和人腦一樣強大的機器,這樣的機器會不會像「魔鬼終結者」中的 Skynet 一樣產生意識?在一般人的直覺中這是可能的,否則也不會有這麼多基於類似假定的電影。
Read More 機器能否產生意識(五):結語讓我們再回到 Moravec 對「義腦」實驗的功能主義觀點。這樣的觀點,雖然是許多心理學家、人工智慧學家與哲學家所喜歡的,但也有其限制。最大的限制,在於它不能解釋意識的主觀性(qualia)。
Read More 機器能否產生意識(四):「桶中之腦(Brain in a Vat)」實驗之前提到,Searle 不認為人造的系統可以產生意識。他的「中文室」思考實驗,就是設計來證明一個系統可以展現出看起來有智慧的行為,但完全不懂自己在做什麼,也不可能有意識。
Read More 機器能否產生意識(三):「中文室(Chinese Room)」實驗為了回答「機器能否產生意識」的問題,人工智慧研究者 Hans Moravec 設計了一個稱為「義腦(brain prostheses)」的思考實驗(thought experiment)。這個實驗有幾個假定:第一,我們的神經科學已經進展到能夠完全了解大腦中每一個神經元的運作。第二,我們能夠製造人造的神經元,不僅能夠模擬任一真實神經元的運作,更能與真實的神經元連結。第三,我們的顯微手術已經進步到能夠在不干擾大腦整體運作的情況下,將大腦中的任一個神經元以功能完全相同的人造神經元替換。
Read More 機器能否產生意識(二):「義腦(Brain Prostheses)」實驗2004 年的電影「機械公敵(I, Robot)」是一部以人工智慧為主題的科幻片。在 2035 年的世界,許多工作已由機器人代替人類完成。機器人像傭人一樣,聽命於人類主人,並遵守機器人三定律:第一,不能傷害人類,也不能因為不作為導致人類受傷;第二,不管人類命令他們做什麼都得做,除非抵觸第一定律;第三,他們必須保護自己,但不得抵觸第一、二定律。
Read More 機器能否產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