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的書寫與穿越:讀詹宏志《旅行與讀書》

詹宏志《旅行與讀書》寫自己的旅行體驗,也寫由書串起的不同時空的旅人體驗。體驗,是外界刺激與過去經驗互動的產物。在內與外、在當下與過去之間,這本書用非常細膩、緩慢與迂迴的方式展開這些體驗。

旅行與讀書

體驗的書寫

體驗的書寫並不容易。當你意識到自己看到或聽到什麼的時候,那已經是一種體驗了。你不見得意識得到這體驗是怎麼形成的。你得有對世界與自我的敏感度,以及良好的記錄習慣。

你也得有豐富的知識。世界無限,而注意力有限。你懂得愈多,能注意與體驗到的面向也愈豐富。但即使如此,你永遠會有漏掉的面向。而自我覺察最難的正是:「我『沒有』注意到什麼?」

詹宏志把時間放得很慢,讓你看到他的體驗形成的過程。也讓你看到他的人生閱歷如何導引他去探索你我可能忽略的人事物。尤其飲食的許多小細節。但他一定也忽略了什麼。例如他沒有寫到人們從事怎樣的運動。而這剛好是我這個運動咖會優先注意的。

每個人的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訓練自己去探索、去感受、去記錄,你會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這個世界。不需要出國。你需要的,只是旅人的心境。跳出框架,換個心情,利用步行與公共運輸,像旅行一樣重新探索自己的城市。

體驗的穿越

不同背景、不同時期來到相同空間的旅人的體驗,因為一本書而連結在一起。一位作者讀到了另一位作者的體驗,然後自己親自去體驗。而你也會跟詹宏志一樣覺察到兩者的落差。正如我之前說的,不會有兩個人有完全一樣的體驗。

來到社群網站時代,這樣的穿越又以另一種更立即也更可及的形式呈現。你一定在很多地方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打卡,上傳過文字與影像吧?有沒有試過進入打卡點的頁面看看前人的內容?

看著不同背景、不同時期的陌生人在同一個空間的記錄是件有趣的事。你會發現每個人想記下來的事都不一樣。在某些熱門景點,也許你還會看到同時在同一空間的人的打卡內容呢。也許他們就坐在同一間咖啡廳,坐在你的對面。

你還可以進一步連回這些人的個人頁面,慢慢想像他們的故事:他們是誰?來這裡做什麼?有什麼體驗?當然沒有《旅行與讀書》那麼氣勢磅礡,但需要的能力以及過程的樂趣都是一樣的。就像詹宏志說的:「旅行就是想像,想像就是旅行。」

讀書和網路各有其獨特價值。兩者互補。在體驗的穿越這個向度上,網路其實帶來許多有趣的新機會。善用這些工具,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再那麼遙遠,體驗的層次也變得更多元。